- 普渡介紹 -

道家稱之為中元普渡

佛家稱為盂蘭盆節 

佛陀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,得天眼通的目犍連尊者,一日,想起去世的父母不知在什麼世界生活,於是運用天眼,上自無色界天觀察到最下層的無間地獄。
見其父因生前積善,故在忉利天享天福,可憐其母則墮在餓鬼道中受苦,咽喉像針孔似的細小,皮骨連立,目犍連見狀,孝心油然而生,他即刻用神通變出一碗好飯好菜,借神通力往饗其母,但是他的母親取飯尚未入口,已化成火炭,目犍連不禁悲號涕泣。
他帶著沈重的心情,趕快往請求佛陀拯救,佛陀面上流露出憐愍的慈光,佛陀開示他說:
「目犍連!你的母親因為在生之時,毀佛謗僧,不信因果,貪瞋邪惡,殺害生靈,故受鬼道的罪報。你的母親罪根深結,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拔,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,但天地神祇,對毀謗三寶而墮落的人也無可奈何。」
而今唯有仰仗十方僧眾威神之力,方能令你母親離餓鬼之苦,不僅限於你母,借此凡於惡道中受苦眾生都能獲救。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,送給他的母親,但其母不改貪念,見到食物到來,深怕其他惡鬼搶食,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,無法下嚥。
目犍蓮雖有神通,身為人子,卻救不了其母,十分痛苦,而目犍連連忙前去請示世尊,如何解脫母親的苦痛。佛陀說:「 七月十五日 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,法善充滿,在這一天,盆羅百味,齋養僧眾,功德無量,可以憑此慈悲心,救渡其亡母。」

其實在這裡也代表中元普渡的另一個深的涵義就是齋僧,「齋僧」之功德。
這時目犍連尊者果然聽從了佛陀的教導,供養僧團為母親誦經祈福,目犍連尊者再到餓鬼道去找母親時,發現不只是母親,連同其他因犯下錯誤而受苦受難的惡鬼們,全都因目犍連救母的功德而離開餓鬼道。
佛教稱為盂蘭盆節。
道教說法 ,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壽誕,掌管地獄的地官起慈悲心,釋放獄中眾鬼囚,從七月初一起重返人間享受一個月的香火、施食,以激起其向道之心經由祭典與道士作法的過程,信徒協助地官,超度亡魂餓鬼,使他們得以早日解脫,避免在人間作祟,因此道士都在這一天誦經、作法、事以三牲五果普渡十方孤魂野鬼,其間並顯示出道教對於地獄亡魂的觀念。
道家稱為中元普渡。
因為我們是屬於佛道雙修,所以在中元普渡這一天,會先以渡化祖先為主,再施食給十方無主孤魂。